电竞职业选手群体有了低龄化的趋势,虽然说明行业的造血能力跟上节奏了,但是我们也必须思忖,低龄化真的是件好事儿吗?

作者:二闹

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的堡垒之夜世界杯上,最耀眼的选手非Bugha莫属。当然,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他独自捧走300多万美元奖金以外,还有他只有16岁的年纪。除了Bugha,2019年还有另一位未成年的“天才”名声大噪。

在当年的堡垒之夜世界杯上,Bugha并非是最年轻的参赛选手,“Ewok”这个ID也被广大电竞观众所熟知,而在这个较为陌生的ID背后,是一位年仅14岁的少女,而且,她还是一位聋哑人。

在堡垒之夜世界杯结束后,知名电竞俱乐部Faze Clan便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此后,Ewok便成为Faze家族中第二位不满15岁的未成年选手。未成年“天才”选手的风似乎是从堡垒之夜的赛事舞台上刮出来了,直到几个月之前,堡垒之夜电竞选手的最小年龄纪录仍然在刷新。

去年12月,8岁“神童”约瑟夫·迪恩正式签约位于加州的电竞俱乐部Equipo33 Gaming,成为堡垒之夜史上最年轻的电竞选手。

在其他电竞项目中,“神童”的案例我们耳闻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现象在业内少见,而且行业中有“年龄=天赋”这条真理在,这种现象也不可能少。说点国内的案例,去年10月底,15岁的张倬维正式签约国内吃鸡俱乐部TSG,签约之后,张倬维便休学走上了职业选手的道路。在最近国内举行的DOTA2 DPC赛事中,也偶有队伍传出了寻获未成年“天才选手”的消息,令旁人羡艳不已。

从这些案例就不难看出,随着行业的发展,电竞职业选手的年龄下限不仅在时刻刷新,“神童”、“天才少年”这些人群的数量也在日益壮大,不少赛事中的职业选手群体正在往低龄化方向发展。

电竞职业选手群体有了低龄化的趋势,虽然说明行业的造血能力跟上节奏了,但是对本来就充满“误人子弟”争议的电竞行业来说,这可能也是件麻烦事。

未成年人打电竞,到底合理合法吗?

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未成年人群体制定的法律法规均有不同,因此我们很难判断海外那些与“神童”们签约的职业俱乐部或者允许未成年人参赛的赛事到底合不合法,但是在国内,这个问题是有明确答案的。

2002年12月1日,国务院就颁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其中有这样一条明确内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很明显,在国内,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完全禁止参与就业的,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俱乐部在招聘职业选手时都标明需要年满16周岁的原因。除了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外,国家对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群就业也有明文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以国内英雄联盟职业联赛为例,在联盟规则中就明确指出,所有参与LPL赛事的选手必须年满18周岁,而在其他电竞联盟中也有相同的规定。这似乎意味着国内电竞行业中并不存在使用“童工”或者“未成年工”的行为,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便各大联盟都有规则制约,行业中仍存在不少“擦边球”行为。上文提到的TSG在去年签约年仅15岁的张倬维便是典型案例之一。

还是以LPL为例,由于赛事规则所限,LPL中是禁止未成年人上场参赛的,但是却并未明确规定禁止俱乐部去签约未成年选手。这里有不少案例可以证明,比如Uzi和Jackeylove两位知名选手。不过两人进入职业俱乐部时都已年满16周岁,因此,LPL在对未成年选手的使用上也属合理合法。但是相比LPL,发展联盟LDL的门槛就低多了。

参考LDL最新的赛事规则,我们能够发现,联赛对参赛选手的年龄要求是满15周岁,这一门槛其实已经有争议点了。此外,LDL也并不限制队伍签约15周岁以下的选手,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联盟能够大打擦边球?

LDL作为发展联赛,联盟直接目的便是为LPL进行造血,而并非是进行商业盈利。在国家对“童工”的释义中,有这样一条内容:在中国,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也就是说,如果联盟与俱乐部的最终性质并非商业盈利,那么这些俱乐部招收未成年职业选手便拥有解释的余地。前文提到的8岁“神童”约瑟夫·迪恩,虽然也与俱乐部签约,但是在其所处国家法律与堡垒之夜职业赛事规则的制约下,约瑟夫·迪恩也并不被允许参与顶级职业赛事,只能参与开放性的各类锦标赛。而他与33的签约,也并不涉及任何商业行为,只是俱乐部对这位“神童”进行投资培养,以便其在达到年龄门槛之后为俱乐部效力。

从上文分析看来,虽然目前行业内存在不少“擦边球”行为,但是如果丁丁卯卯较起真来起来,也能够解释得通。而且在电竞行业中,“年龄=天赋”本就是公认的真理,因此不管是俱乐部也好,联赛也罢,对未成年群体进行人才挖掘也在情理之中。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踏上职业道路,整个电竞职业选手群体出现低龄化趋势,行业恐怕也会迎来一些恶果。

低龄化可能带来的恶果

前段时间爆红的电竞“劝退”业务,本质上就是电竞职业选手群体“年龄构成畸形”所造成的。这种说法很好理解,由于行业中未成年人数量增多,以及一些未成年选手短时间内成名案例的催动,很容易刺激外界未成年人对电竞充满“幻想”,而爆红的“劝退”业务,对应的就是大量未成年人参与电竞的行业发展趋势。而在“劝退”业务之前,已经有不少“网瘾少年”被各种野鸡电竞学校割韭菜,最终落得学业、金钱两空的结局。当然,这只是职业选手低龄化所造成的恶果之一。

电竞作为一个抓人的噱头,还吸引着不少未成年人从职业选手以外的道路进行切入。曾经比较普遍的未成年主播、如今各类短视频应用中的未成年游戏vlog博主,似乎都是电竞选手低龄化、行业崛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职业选手以外的从业方式仍然在吸引大量未成年人放弃学业,追求他们的“电竞梦”。

电竞行业崛起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从辩驳,而与此同时,行业中还有不少势力在助长这些负面影响,因为对于俱乐部来说,培养未成年选手确实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由于年龄限制,如今行业内的未成年选手一方面无法进行直播,另一方面也没办法进行一些商业代言,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未成年选手的商业价值几乎为零,与之相对应的身价也完全触底。

因此,俱乐部们签约这些选手所付出的成本极低,而且只要这些选手达到参赛的最低年龄标准,便可以直接为俱乐部所用,亦或是转手卖出高价,因为年龄小的选手拥有着更加广阔的市场。而且就算一些未成年选手在培养途中“夭折”,俱乐部们所付出的代价也不痛不痒。

“做青训是真TM赚钱。”这是青训业务风生水起的PDD在直播中说过的原话。

但是,对于这些放弃学业且又电竞梦“夭折”的未成年人来说,电竞行业与“黑煤窑”无异。在分析行业的未成年人问题时,笔者想起了之前吵得沸沸扬扬的次级联赛假赛事件,于是笔者又发现了一个次级联赛假赛频发的原因。在这些未成年选手聚集的次级联赛当中,由于联盟、俱乐部的直接目的并非商业盈利,而选手们又不能开展个人直播或者其他商业运营,也会导致一些俱乐部或者管理人员打起假赛的心思。

未成年人不仅没有成熟的判断力,同时也正处于对“电竞梦”最为渴求的阶段,这种心理也很容易被一些假赛集团所利用,最终坑害大量的未成年选手。

电竞行业该如何避免成为“黑煤窑”?

从上文所举的案例来看,虽然目前行业在未成年选手的使用上十分谨慎,但是在一些年龄门槛的设置上仍然存在“擦边球”行为,对此,行业监管部门应有所警觉。目前,选手的参赛年龄门槛均由赛事方制定,这必然会出现漏网之鱼,因此,监管部门面向整个行业制定统一且合法的准入年龄门槛势在必行。通过硬性标准来阻拦大量的未成年人放弃学业投身汰换率极高的电竞,实际上就是最佳的“劝退”业务。而整个行业统一年龄门槛,也有利于维护各项赛事公平性,保证不同项目、不同队伍、不同选手之间处于同一起跑线。

除此之外,在青训队伍、发展联盟等未成年选手的集中地,无论是联赛还是监管部门,都应进行重点关注,在培养这些未成年选手的同时,也应对未成年选手的培训方、签约方进行更多、更严肃的业务要求,比如要求他们为未成年选手提供文化课授课,避免电竞成为一条“有去无回”的道路。

此外,在这些次级赛事、俱乐部当中充斥的假赛行为,也应追根溯源、严厉处罚,在行业对未成年选手存在教育短板的情况下,努力避免让一些违规违法的主观因素危害这部分未成年群体,葬送“天才少年”们的职业道路。也只有如此,行业才能摆脱“误人子弟”的骂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游戏”。